首  页 宣传动态 理论武装 新闻宣传 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 网络文化 他山之石 调查研究
?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武装
?
【冬训讲稿】农业现代化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6-01-04作者:浏览次数: 字号:[ ]

 

农业现代化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兴化市农业局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

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简要地将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原始农业(或称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或轮垦耕作制,主要依靠长期休耕来恢复地力。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对野生动物的驯化和灌溉技术的运用,从而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主要是简单的骨制、木制和石制工具;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和栽培;实行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

传统农业是伴随着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几乎成为人类早期文明史的主要内容。传统农业一般具有下列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成员的需要;耕作方式落后,一般以手工劳动为主,所使用的工具是铁木制工具,以畜力作为牵引动力,间或使用风力和水力,例如风车、水磨等;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水平低,农户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一般耕作品种小而全,而且种养兼顾;科技含量低,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差;要素投入和生产技术长期不变,劳动生产率很低,产量几乎是长期停滞的。

一般来讲,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变革,即农业科技和生产手段的变革。而广义农业现代化则既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农业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既要采用现代工业的物质技术和现代科学生产、组织及管理方法,还要求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概括地说,广义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系统和一个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农业现代化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科部门讲,它涉及到生物学、化学、遗传学、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自然科学部门和社会科学部门;从产业部门讲,它又涉及到农业生产的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涉及到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业流通、金融服务等诸多产业部门。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史上最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在一定的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有共同的国际标准,它反映的是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超过或至少是接近当时先进国家的水平,才算实现了或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还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因为现代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它还要继续不断地发展下去。

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日益广泛地应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所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它萌芽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现代农业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设施装备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组织经营高效、服务体系完善。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好,排灌条件优越,机械化程度高,农业投入品质优价低;有高产优质良种以及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供、产、销、加等各个环节连接密切,组织方式科学合理,整个农产品生产营销系统成本低、效率高;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体系完备,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解决那些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例如农业科研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市场信息提供、食品质量监控等。

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考察:

(一)横向特征

1.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科学化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科学化就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农业科技,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的农业科学体系,如作物栽培学、畜牧学、农业经济学、生物工程学。正在和将要在农业中应用的还有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等尖端技术。

2.生产手段机械化

生产手段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机械的、电动的各种农业机具,取代传统手工工具、畜力为动力的农具。不仅耕作机械化,而且在加工、运输、储藏、烘干等生产经营过程,全部机械化,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3.生产组织社会化

生产组织社会化就是把分散的、分工不发达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转变到供、产、销紧密连接的社会化、商品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各自发挥其特定的功能,但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本质是将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目的在于创造出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发展、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4.生态环境可持续化

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路子。要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准则。因此,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严格保护耕地,扭转耕地减少过快的局面;发展生态农业,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林业,把林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纵向特征

1.动态性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因而作为动态历史进程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有阶段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明确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阶段,才能正确判断社情、民情、区情等的特殊性以制定正确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2.区域性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各国的资源察赋、文化察赋、技术和制度不同,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技术时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农业生产的实际。

3.世界性和时代性

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概念,具有开放性、历史过程性及与其他相关产业同步推进等特点。现在我们又正处在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故应从全球经济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才能确保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其参照体系就是当代发达国家既有的最高水平。因此,不能单独强调本国特色,必须从本国情况及预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出发,来确定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或自我判断是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

4.整体性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硬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步而发展,所以还必须和农村现代化同步进行。

三、“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连年增产,截止2014年连续12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标兵)称号。2014粮食总产143.681万吨,比2010年增长6.88%建成部省级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35个,其中:水稻22个,小麦10个,棉花2个,油菜1个,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2015全市共落实水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6086.6亩。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秸秆还田量150万亩次,是2010年的7.5倍;“十二五”期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累计1250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全市现有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数271个,从业人员8265人,全市专业化服务组织共拥有植保机械10365万台(套),日防控能力达到29.2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我市创建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5年上半年新申报三品41个比2011年全年增加19个;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新增数据处理设备40台套、二维码打印机33台、二维码扫描枪33台、氨基甲酸酯类农残速测仪器60台套、菊脂类农残速测仪器25台套,每乡镇平均拥有3套农残速测装备,2015年上半年完成农药残留速测9320次,市、乡两级监管平台农产品生产企业巡查1665次。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步增加,2015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18.3万亩,比2010年增加11.89万亩,增加185.5%,全市建成万亩设施蔬菜、万亩时鲜蔬菜永久性菜篮子生产基地和2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农民培训工作蓬勃开展,先后实施了各级别农民学历教育,学员1246名;农业专项技术培训3914期,学员158545名;农业信息技术培训23期,学员1233名、农业职业技能培训88期,学员11276名;农民创业培训23期,学员2712名;地方持证农民培训631期,学员59334人。2012年我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77人。园区建设热火朝天。省级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台湾农业创业园)上争资金4300万,建成集科研、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园区,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苏中第一博士服务工作站;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兴化粮食核心展示区面积11000,打造高起点智慧农业,示范高科技种植机械,推行高效益农技服务,带动全市100万亩粮食平衡增产;完成市龙香芋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实施市食用菌示范园和市生态种养示范园建设。

2013年我市荣获全国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示范县称号,2014年,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江苏省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49月211010,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与兴化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市农业局承办的农耕文化展在千垛菜花景区举行。农耕文化展以“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区域发展”为主题,以图片展示、实物体验、非遗表演及产品销售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五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和兴化独特的农耕文化,促进了农耕文明的传承和民俗文化弘扬。2015117,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央视《每日农经》栏目承办的大型电视活动——《第五届魅力农产品嘉年华·兴化之夜》在我市昭阳剧院举行。兴化大米、兴化芋头成功入选2014年度全国最具魅力农产品。

四、“十三五”我市农业现代化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总体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结构日趋优化,生态平衡发展,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和生态功能得到拓展。具体目标是:

──农业效益持续增长。建立稳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确保2020年达到35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1%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

──农业产能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50万吨,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

──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到2020年,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达80%,家庭农场适度经营比重达6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80%以上。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着力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种植业,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营销、观光休闲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二、三产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开发、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市高效种植业面积达110万亩,设施园艺面积达30万亩,农产品出口指数达10%

──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全面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达8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大力推广设施园艺专用机械设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大力推进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扩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着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到2020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9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

──农业支持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调控、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到2020年,财政支农资金增幅明显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达8%;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比在于1;农业保险覆盖面达65%以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

五、工作措施

紧紧围绕“十三五”工作目标,围绕“三个百万亩”工程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大突破,重点抓好“十个大力”。

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一是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粮食亩产532公斤。二是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主攻力量,大力推广优质缓释肥、优质低毒低残留农药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积极引进开发一批优良品种,加快高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全面推广普及高产栽培技术。三是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省部级丰产方水稻28个、小麦20个、棉花1个、油菜1个,以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为依托,科学选建示范片,加快建成一批农田基础设施好、标准化水平高、带动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粮食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实现面积85万亩,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2、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稳步发展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等园艺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推动各乡镇建立集科研、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或综合示范基地。

3、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沿兴泰线打造10个示范园和示范基地,探索和完善农业园区化开发、集群化生产、现代化管理,以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立足现有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加快建设省级农副产品加工区、城郊脱水蔬菜加工集中区、戴窑稻米加工集中区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现有传统市场功能作用完善和提升,推进区域性农产品市场、特色农产品市场、产地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实施全民电子商务战略。

4、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步伐。以市级质检站为基础,按照“先进、科学、实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分层推进、逐步到位,全面完善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网格化管理,定期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口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落实。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全力推进“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村)创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鼓励三品认证,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充分发挥兴化大米、兴化面粉、兴化香葱等集体商标的作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完成“三品”认证指标45%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精准使用、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种养业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农药和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91%

6、大力加快发展体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大千垛菜花观光园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万亩荷塘、西郊徐马荒等西北部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体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和示范村,积极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星级企业和最美休闲乡村等创建。

7、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积极发展智能农业,重点建设智能温室大棚、智能露地农业生产,实现种植环境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探索建立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体系,为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推广普及提供应用示范和技术支撑,新增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不少于5个。加强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服务热线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搭建专业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开展电商进农村,鼓励发展农村特色电子商务村、商务镇。

8、大力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引进、集成力度,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以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种植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领办创办各类型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为行业内企业和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协作,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覆盖率。

9、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10、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教育培训、认定管埋、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快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认定管理,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开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继续开展农广校“半农半读”中等学历教育,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